登录 1秒注册

搜索
站长论坛»主页 首页 家庭医生 >高血压患者注意!四招教你预防运动风险,赶紧试试!
查看: 9
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高血压患者注意!四招教你预防运动风险,赶紧试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沙包(7级)
 楼主|26 分钟前 |   使用道具 举报 只看此人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血压患者注意!高血四招教你预防运动风险,压患意招赶紧试试!教预紧试

作者:张熙2025-07-23 10:00:01阅读时长3分钟1210字心血管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运动风险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血管运动风险评估控制心率急救药物慢性病管理AEDCPR心肺复苏登山安全血压监测心率监测

近期,防运一名50岁男性游客在攀登五台山黛螺顶时突发晕倒,动风虽经现场游客和急救人员全力抢救,险赶仍不幸离世。高血事发地在海拔较高、压患意招地形陡峭且有1080级台阶的教预紧试登山步道,当时气温约10℃,防运可排除高温中暑可能。动风该男子有长期高血压病史,险赶心脏耗氧量激增或是高血直接诱因。尽管游客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压患意招但受地形复杂、教预紧试专业设备运输困难影响,抢救未能成功,这一事件引发了大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安全等问题的关注。

高血压爬山风险大?医学为你揭秘!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时存在不小风险。就高血压患者而言,剧烈运动时心率和血压会骤升,可能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医学数据显示,此类人群在高强度活动中的猝死率是普通人群的3 - 5倍。50岁以上人群代谢功能下降,运动前要通过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评估心脏耐受力。像登山这种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血氧饱和度骤降,相比之下,快走、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更适合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锻炼。而且心源性猝死的“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若未恢复有效供氧,脑细胞将出现不可逆损伤。五台山地形陡峭,急救设备如AED难以快速到位,凸显了偏远地区急救体系的不足。另外,该患者未在登山前进行专项体检,也没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这反映出公众对慢性病管理的疏忽。研究表明,携带速效救心丸的患者突发心绞痛时,症状缓解率可提升40%。

四招教你预防运动风险!

中老年人参与登山前,建议完成“心血管运动风险分级评估”,包括静息心率、血压、血脂检测及医生面诊。高血压患者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220 - 年龄)×60%以下的强度区间。可以推广“社区急救培训进家庭”计划,教授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特别是针对慢性病患者家属。五台山等景区可设置“急救驿站”,配备便携式制氧机和急救包,同时培训导游基础急救技能。慢性病患者在运动管理上要做到:日常监测血压、心率,若静息心率>85次/分钟或血压>140/90mmHg时暂停剧烈运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降压药及医疗警示卡,背包内放置便携式血压计;选择清晨低温时段运动,避免午后高温时段,每登300级台阶暂停休息,心率超限立即停止。景区要建立“医疗急救响应地图”,标注救援队伍到达各路段的预估时间,设置中途医疗点,配备远程心电监护设备供高风险游客使用。

猝死预警信号及应急处理大揭秘!

要学会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突发胸痛、左臂放射性疼痛、冷汗、头晕、眼前发黑等是心梗前兆,此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含服硝酸甘油。若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异常,则进入猝死倒计时阶段。现场急救要遵循标准化流程:先确保环境安全,将患者置于平躺位;若无呼吸/心跳,立即实施CPR(按压频率100 - 120次/分钟,深度5 - 6厘米);每2分钟轮换施救者避免疲劳,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若附近有AED,应尽快使用。同时要纠正公众认知误区,够不着AED时,持续高质量CPR仍可提升30%存活率;切勿盲目掐人中或喂服药物,可能加重病情;非专业人员不宜单独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优先胸外按压。 此次事件为全民健康意识提升敲响了警钟,大家要建立“运动处方”理念,景区完善医疗保障网络,普及急救技能。建议高血压患者本周内完成运动风险评估,家庭成员学习基础急救技能,降低类似悲剧发生概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秒注册

站长论坛积分规则

辽ICP备17414053号-2|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站长论坛

GMT+8, 2025-08-30 , Processed in 0.295106 second(s), 188 queries .

Powered by

© 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本站长论坛立场!

返回顶部